庫存狀況
「香港二樓書店」讓您 愛上二樓●愛上書
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
「香港二樓書店」邁向第一華人書店
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
香港二樓書店 > 今日好書推介
二樓書籍分類
 
痛苦可以分享嗎?:不以愛與正義之名消費傷痛,讓創傷者與陪伴者真正互助共好的痛苦社會學

痛苦可以分享嗎?:不以愛與正義之名消費傷痛,讓創傷者與陪伴者真正互助共好的痛苦社會學

沒有庫存
訂購需時10-14天
9789863446934
嚴寄鎬
黃子玲
麥田
2019年10月05日
117.00  元
HK$ 99.45  






ISBN:9789863446934
  • 叢書系列:不分類
  • 規格:平裝 / 272頁 / 21 x 14.8 x 2 cm / 普通級 / 單色印刷
  • 出版地:台灣
  • 適讀年齡:0歲~99歲
    不分類


  • 心理勵志 > 個人成長 > 心靈成長

















    在旁觀者不理解的痛苦背後,是一個個的「人」在吶喊:

    我在這裡,請看見我!




    每個人的痛苦都不同,但痛苦帶來的孤獨與寂寞,是相通的。

    支持陪伴者,跟支持受苦者一樣重要,

    為創傷者和陪伴者創造一種新的語言,走出痛苦的迴圈,

    是我們所能做的最好的事。





    ◎本書特色



    ▍一本細膩探究痛苦形式與本質、深思社會結構與個人心理因素,尋求解決之道的另類療癒之作

    ▍作者特別為台灣讀者撰寫繁體中文版序文

    留佩萱(美國心理諮商博士、執業諮商師)│專文導讀

    台灣妞韓國媳、何撒娜(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)、周志建(資深心理師,故事療癒作家)、洪仲清(臨床心理師)、陳慶德(【關鍵評論網】專欄作家,雲科大韓語與文化科目講師)、楊明磊(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副教授)、蔡嘉佳(作家)│同理推薦(按姓名筆劃排序)



    ◎內容簡介



    允許悲傷、擁抱脆弱,才能進而真正地看見痛苦,與痛苦同行。

    幫助受傷的人說出生命中無處安放的痛,

    讓「我們」一起好起來。




    生而為人,一定都曾陷入痛苦,

    但我的痛苦,絕不會與你的痛苦劃上等號。



    現代社會中,許多人的靈魂都生了病,

    當人人皆痛苦的時代來臨,卻無法彼此同理,

    個人該如何才能走出這種強大的情緒監牢?

    甚至,藉由重述並分享痛苦的經驗,找回喪失已久的連結?



    ◇◇◇◇◇



    從高度階級化的韓國切入,以社會學視角,看見全人類的痛苦。

    一本來回爬梳「痛苦」的養成過程、如剝開層層洋蔥,

    深刻探討情緒本質的驚人之作。

    讓人不忍直視,又不自覺一頁接一頁往下翻!



    原來,我們過去所理解的「痛苦」,只是表象而已……




    ◇ 因年邁而罹患慢性病,身體劇痛、行動困難,卻無法讓家人理解萬分之一的在熙媽媽

    ◇ 不僅婚姻貌合神離,丈夫破產後還瞞著自己逃走,徒留鉅額債務的宣雅

    ◇ 無論如何都無法從喪妻之痛走出、最後一頭栽進了神祕宗教的學者



    他們時時自問:



    為什麼遭遇如此巨大痛苦的不是別人,而是我?

    別人都說經歷痛苦是有意義的,但那只是因為沒得選擇……

    無論我怎麼費力形容,為什麼一說出口,我的痛苦就顯得平庸至極,跟其他人完全沒兩樣?



    生而為人,孰能無痛?

    假使能因一兩次的病痛,就對生命本質有所體會,那麼,痛苦就會被認為是值得體驗的經歷。然而痛苦並不總是以喜劇收場,有的痛苦,會在人們以為行將結束的瞬間再次反撲;有的痛苦,會在人們覺得尚能承受的瞬間又以更巨大的強度襲來。當透過痛苦所感受到的領悟於?那間消逝,我們不得不承認:

    曾經自以為領悟到的,原來也不是什麼真理。



    在「痛苦的絕對性」前面,個人領悟對痛苦本身毫無意義,只是不得不熬過去。

    痛苦的無意義,是人類不得不承受的最大痛苦。



    ◇ 當「極度痛苦」破壞了個人內在對外在世界的交流管道,如何自救?

    ◇ 身為受苦之人的親友,如何才能正確陪伴?

    ◇ 無法負荷對方的情緒重擔時,陪伴者如何應對?




    當痛苦沒有辦法被述說,它就不會消失。但如果當事人無法以正確方式描述痛苦,痛苦也會化為一堵高牆,將個體與他人全然隔絕。然而,痛苦的敘事該如何正確塑造?原本是極度個人化的「痛苦」心理,又為何要拉到社會的層次上一起苦惱?為了費盡心力在痛苦經驗中掙扎著的人們,還有守在他們周圍的親友,本書從集體與個人經驗雙管齊下,探討遭逢巨大創傷的人們該如何面對漫長的復原之路。



    我痛苦,故發現自身存在?

    為何遭遇到悲痛的人「偏偏」是我?

    我該如何勇敢面對,那些我說不出口的傷痛事實呢?

    自身的哀痛,是否應該被公開化?被社會化?甚至被展示出來呢?

    痛苦本身令人難受,但那些無法說出口的事實,更令人發狂?

    你又不是我,怎麼能夠了解我現在有多麼難過?

    每個人的一生,或多或少,都會面臨到自身或他人的痛苦時刻,此時我們該如何確切了解當下處境呢?

    有著多年社工人權實務經驗的嚴基浩,娓娓道來,他對痛苦「無意義」的存在論分析、被展示化痛苦的社會學探討,與陪伴悲痛者的倫理學向度,一解迄今人們仍尚未真正體悟到,那專屬於我們自身,獨一無二的傷痛,且溫馨地加以封印它。這是一本了解苦痛之書,更是療癒苦痛的好書!

    ——陳慶德(【關鍵評論網】專欄作家,雲科大韓語與文化科目講師)

    ?


     





    【導讀】痛苦之人,需要的是「連結」◎留佩萱

    【自序】給台灣版讀者

    【前言】關於痛苦的故事是如何?生的




    第一部•痛苦的地層

    關於痛苦的身邊,那荒涼的風景




    1 痛了才知道,我是什?人

     ──痛苦讓我發現自己

    2 你們不知道,我的委屈和孤獨

     ──極度的痛苦會破壞個人的內在和世界

    3 天主,您知道我的話是什?意思吧

     ──把存在危機寄託在神或動植物上時

    4 尋求社會性解決辦法並仰賴制度語言時

    5 我都不需要,只想抓住什?

     ──世界上沒有能徹底解釋痛苦的魔法語言

    6 無論怎麼說,都有些事仍說不出口

     ──勇敢面對那些說不出口的事

    7 我以為只有我很寂寞,沒想到痛苦的人都很寂寞

     ──痛苦所帶來的寂寞感是相通的



    第二部•痛苦的社會學

    關於展示和消費痛苦的機制




    1 要說得「更強烈」才能引人注目

     ──讓存在感陷入危機的成就主義社會

    2 到底該怎?做,才能放心去愛?

     ──不懂得尊重的愛情會摧毀親密的世界

    3 哎喲,你只會那些嗎?

     ──關於可能被他人取代的不安

    4 那傢伙還滿好笑的嘛!

     ──把他人的痛苦當成樂趣並拿來展示的人們

    5 無論再怎麼熟稔,一直公開自己的私生活真的很惱人。

     ──刷存在感!以「交情」之名瘋狂分享私生活

    6 有多少人對我的委屈貼文按讚呢?

     ──把受害者變成刷存在感份子的網路時代

    7 結果,除了自己之外,誰都討厭

     ──公開場合成為痛苦大對決的競技場



    第三部•痛苦的倫理學

    關於製造痛苦




    1 有什麼場合能夠闡述自己的痛苦呢?

     ──關於與痛苦相伴這件事

    2 陪伴受苦的人也需要他人支持

     ──支持扶助者的方法

    3 從「現在馬上開始」轉為「現在從這裡開始」

     ──媒介痛苦的空間和視野很重要

    4 寫作能否拯救整個世界?

     ──超越動員的語言,找到「同行的語言」



    【參考書目及其雜感】以更慎重的閱讀和寫作為目的

    【尾聲】尋找連結痛苦的迴路






    ?





    【導讀】

    痛苦之人,需要的是「連結」





    留佩萱(美國心理諮商博士、執業諮商師)



    ?



    剛拿到《痛苦可以分享嗎?》這本書的書稿時,我心中非常驚喜──這個社會不喜歡談論痛苦,而這裡卻有一整本書在講述痛苦。



    經歷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,你的生命中可能會發生各種事情,將你本來運轉得好好的世界擊碎,像是書中描述宣雅經歷丈夫破產後消失、在熙經歷媽媽身體衰退後整個家的崩垮,或是其他書中所舉的例子像是配偶死亡、戀情被背叛等等,不僅如此,其他經歷像是婚姻不睦、身體健康亮紅燈、財務困境、失業、經歷創傷事件、被歧視與壓迫……在人生旅途上行走,我們不可避免會經歷這些帶來痛苦的事情。



    但是,這個社會卻不太談論痛苦。作者提到韓國社會長期壓抑講述痛苦的需求,我觀察到台灣社會也是如此。這個社會提倡「正向思考」、認為展現負面情緒就是「軟弱」,尤其對於男性來說更是如此,如果展現脆弱面就會失去社會定義的「男子氣概」。



    而當許多人都在經歷痛苦,卻又不談論痛苦時,會發生什麼事情?



    不僅痛苦,還更孤獨



    身為一位心理諮商師,我碰見許多正在經歷痛苦的個案,除了他們各自要面對的痛苦事件外,他們也很孤獨──不敢分享、沒有人可以談論痛苦、認為展現脆弱是一件很丟臉羞愧的事情,或是分享後卻遭受別人的評價與指責,讓他們更開始孤立自己,在孤獨中承受痛苦。



    我也觀察到,社會大眾其實也不太知道該怎麼幫助正在經歷苦痛的人,我有許多位個案都提到,當他們分享痛苦時,身邊的人卻跟他們說:「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啦」、「想想看還有人比你更悲慘」、「要往好處想」,作者在書中也寫到幾個非常真實的例子,像是在熙媽媽在表達自己身體的痛苦時,大家「安慰」媽媽的方式是去比較痛苦,告訴媽媽「有其他人身體狀況比你更糟」、「到這個年紀就是會經歷這些、這很正常啦」,或是書中當宣雅在小組分享自己對於丈夫的情緒時,卻被大家評價「妳這樣太大驚小怪!」



    我們以為試圖將別人的痛苦縮小,那個人就不會痛苦了。但其實那些企圖「安慰人」的話,往往帶來更多傷害,因為這些話語傳遞出的訊息就是:「你現在不應該有這些感覺,趕快停止感到痛苦!」



    就像作者在書中一再提到,其實痛苦很難用言語表達。我猜想我們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──在經歷痛苦時,不管怎麼說或是怎麼寫,好像這些語言或文字都無法精確描繪出心中痛的感受。當我們用僅有的語言表達痛苦,而對方卻試圖把我們的感受縮小,當這些痛苦無法好好被聽見與被看見,就只能繼續咆哮捍衛自己的存在。所以我看到書中在熙媽媽不斷抱怨、埋怨、指責孩子,這些行為很令人難受,但我也看到這些行為的背後,是她的痛苦在試圖吶喊著:「我在這裡,請看見我!」



    痛苦需要的不是回應,而是連結



    在這本書中,作者解釋,經歷痛苦的人沒有語言、也無法聆聽其他人的回應,所以常常造成經歷苦痛的人覺得「根本沒有人懂我」、周遭的人不知道該如何回應而感到氣餒受挫,然後雙方關係開始產生裂痕、累積憤怒與怨氣。



    的確,沒有人可以百分之百懂另一個人的感受,因為每個人都不一樣,就算我們都經歷類似的事件,我們的感受也會不同。但是,就算無法完全「懂」另一個人的感受,我們也可以試著提供一個空間,讓對方的痛苦可以舒展開來。



    從諮商個案的經驗中,我也慢慢理解到,或許,正在經歷痛苦的人需要的不是回應或對話,痛苦的人需要的是連結──一個由人與人連結支撐起的空間,讓痛苦可以真真實實地被看見、被理解。



    這個社會覺得痛苦就是不好的,所以當面對正在經歷痛苦的人時,我們會認為自己必須要做些什麼讓對方的痛苦消失,但是,我們可以試著用另一種新的眼光看待痛苦──痛苦是人生的一部分,每個人都會經歷,我們不需要試圖去改變對方的痛苦或情緒,我們可以做的是陪伴,撐起一個安全的空間,讓每一個人的痛苦可以出現。



    面對痛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所以我也看到許多人使用「防衛機制」去阻隔感受痛苦。「防衛機制」是任何讓人不用去感受情緒的行為或是想法,書中作者舉例很多一般人面對痛苦的方式就是防衛機制,像是拿別人的痛苦開玩笑、抱怨、譴責人、消費痛苦,或是書中提到的「黑粉」行為,這些都是防衛機制,讓我們不用去和自己與別人的痛苦相處。



    邀請你,開始正視談論痛苦



    這本書作者描述了好幾位經歷痛苦的案例,書中的每一位人物,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面對痛苦,每個人都盡力了。而我也要邀請你,一邊閱讀的過程中,去覺察自己冒出哪些情緒和想法。很有可能,你發現內心出現評價的聲音──評價書中人物這樣做對不對,或是你可能會出現不舒服的情緒。



    當然,有這些不舒服的感覺時,可以停下來休息一下再繼續閱讀,但是我想邀請你花一點點時間觀察這些評價和不舒服。這些評價和情緒,正是為什麼我們不喜歡去感受或真實地談論痛苦,因為要面對痛苦真的很不舒服啊,去評價指責人比較容易!



    但是痛苦一直都在,我們也都會經歷,從這本書開始,讓我們可以開始練習好好去看見和談論痛苦。



    ?

    ?

    ?




    其 他 著 作